找到相关内容4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域冥府游历故事对中土的影响

    的一部分。 在《正泽念处经》中首先将鬼分成人中鬼与饿官两类,所谓人中鬼,是生活在阳世之鬼,“若人夜行,则有见者。”而饿鬼世界则处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,它长三万六千由旬。饿鬼可分为36种,分别因为悭贪、...

    王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4352061.html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1)

    -1044。  39. 林伯谦质疑罗汉何故与天狼星有所牵扯?想因刘均佐生性悭贪无厌,与术数中所言贪狼星曜赋性雷同,故有此一笔。其说正可作为剧作家塑造人物性格之注解。同注33,页64。  40. 现存...

    李惠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152368.html
  • 洞山录(2)

    国师云: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,乃至菩萨利他等行,并依自法融转而行。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,今日修行引出法身。由心中有真如相大,今日修行引出报身。由心中有真如用大,今日修行引出化身。由心中有真如法性,自无悭贪...地狱业;悭贪不施,即饿鬼业;愚痴暗蔽,即畜生业;我慢贡高,即修罗业;坚持五戒,即人业;精修十善,即天业;证悟人空,即声闻业;知缘性离,即缘觉业;六度齐修,即菩萨业;真慈平等,即佛业。若心净,即香台宝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753571.html
  • 无限的慈悲——观世音菩萨

    ,改善行为,必然能仁慈爱物,平等施予,不致悭贪成性,或凶残暴戾。   末法时代,特别是苦难与时俱增的现代,众生愚痴,烦恼障碍,苦恼无量,更需要能够使愚者智的大智大慧,能够使懈者勤的大愿大行,能够使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3853905.html
  • 法显生平现象的思考

    信教令信,获安隐处;无戒与戒教授,获安隐处。不闻使闻教授,获安隐处;悭贪教令好施,劝 乐 教授,获安隐处;无智慧教令黠慧,劝乐 教授,护安隐处。[7]  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第七中说:  如世尊...

    定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5154631.html
  • 以阿含经为主的政治思想

    所不应成就的十恶,并说:“若国王成就十法者,不得久存,多诸盗贼。”这十恶是:(1)悭贪,以小轻事便兴嗔恚,不亲义理;(2)贪著财物,不肯庶几;(3)不受人谏,为人暴虐,无有慈心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5355292.html
  •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(3)

    修供养就是布施,也就是对治我们贪心的一种妙法门。我们学佛的人,要想修学佛法成功,就必须修供养,一方面对佛表示恭敬、感恩;一方面藉这种行动,来破除我们悭贪之心。修供养是有功德的,能增长我们的菩提道。供养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4455948.html
  • 云山法会录

    。若了知自性本无悭贪。随顺修行檀波罗蜜。了知自性本无毁犯。随顺修行尸波罗蜜。了知自性本无嗔恚。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。了知自性本无懈怠。随顺修行毗离耶波罗蜜。了知自性本无散乱。随顺修行禅定波罗蜜。了知自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0556292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5)

    即贪爱、贪取、悭贪。(九)嗔恚。(十)邪见,即愚痴。离以上十恶,则为十善。所以汝徒处无为,即具足十善,此无为法不生业障。为本心所具足。您所说之“出钱出力放生的行为”,是有为法,是善业会有善报,善业、恶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856674.html
  • 天台十乘观法的理观和事行

    方法。   对是指修三昧时,忽起悭贪、破戒、嗔恚、懈怠、散乱、愚痴等蔽覆之心,分别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等六度来对治。若一一对治不起作用,则用转的方法,转即是以布施对治悭贪无效,则转用持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656762.html